子,怕是自己也很想去玩吧。以前姐姐姐夫在的时候,就常带孩子去公园,轮到自己愣是没想起来这回事。
常红心进来听了眼角直抽抽,才花了一大笔钱买缝纫机,又要出去玩,这得花多少钱啊。不过肖小小的事,直接影响了她的发言权,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来反对。
舒雨却是觉得值得,也只有当小孩子的时候,才能获得这么简单的快乐。等他长大了,想要获得同等的快乐,那代价可要大的多。
小孩子也许不会记得那么多的事,但这种被亲人爱着宠着的感觉,却能成为他一生都感到温暖的力量。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小可能记不住,就忽略他的感受,这些统统都是形成他性格三观时,重要的能量。
第53章 放假
马上就要期末考试, 紧张的人不多, 大部分人都沉浸在马上就要放假的喜悦当中。
程燕也使劲和舒雨说着家里的好事,“我一个表姑,人可好了,你也见过的是不是, 长的好性格又温柔,就那么一点缺点。”
说的是他们家一个在粮油社当会计的表亲,大姑娘什么都好, 就是小时候摔过一回, 正骨之后两条腿不一般长短。其实走路慢一点, 也不太看得出来, 一点也不影响生活。
可就是这么个缺点, 到现在二十四五岁一直没找着合适的对象。
“一开始就是她嫂子坏了事,尽给她介绍些赖汉, 还哄着她去。去过几回, 人家条件好的就不愿意跟她见面了。”程燕提起来气得直咬牙。
为什么说小地方这些糟心的事多呢,人和人都认识, 有些人恶毒起来,真是叫人防不胜防。若是从一开始,给姑娘介绍的都是正经人, 肯定有能够看对眼的。毕竟这点缺点,并不能掩盖她身上的优点。
可是一开始姑娘的嫂子就尽挑些不着四六的赖汉,姑娘脸皮又薄只能去见,幸好她性子还算要强, 不合适的坚决不同意。可这么一来二去,外头的名声就不好听了,说什么一个瘸子还挑三捡四。还有些人一听姑娘之前是跟什么人相的亲,便觉得姑娘肯定有问题。
时间一长,年龄一过,小地方可选的余地也少,越发难得找到合适的。
“现在可好了,我家一个姑奶奶给介绍了一个对象,过年就回来相亲。照片都看过了,还通了几回信,我看表姑的意思是觉得能嫁。”
男方是本地人,家里日子过不下去,前几年跑去深城,不知怎么混出了一点名堂。去年回家盖了新房子,又放话说想找个本地媳妇。男方快三十了,年纪不小但没结过婚,现在又有点身家,对程燕的表姑来说,已经是个还算合适的人选。
“我表姑是当会计的,那边说过了年就跟着他去深城,给他管帐。”程燕的表姑是临时工,如今粮油社已经日渐萧条,正式工的日子都一般般,临时工更没什么可留恋的。婚姻和工作二选一,当然是选婚姻。
“那可算是苦尽甘来了。”舒雨也挺感慨的,才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姑娘,就被人嫌弃成老姑娘。并不是现在,而是很多年以后都是如此,为什么小地方留不住年轻人,环境太不友好。
考完试金明天过来接舒雨,最后一点行李架到金明天的自行车上,两个并排骑着车往家去。
“你姐什么时候回来。”在外地工作,也得回家过年,剧组平时工作再紧张,到了过年期间也得放假。
“她得下个星期才能回。”工作放假都晚,不像学生放假早。
“到时候我请假去接她。”从京城回来得坐火车,火车只到川市。
“我们一起去。”舒雨也没说让舒雅一个人从川市搭车回来的话,大过年的又是大老远的回来,有人去接没人去接,那心情能一样吗?
事实证明,幸好他们去接了,不然舒雅一个人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拖着一个行李箱,背着一个大号牛仔包,手里还挽着一个行李袋。配上她清秀的脸庞,和掐着腰的红棉袄,一副标准衣锦还乡的打扮。
看到妹妹和舅舅,舒雅扑上去抱住妹妹,“我活到现在,从来不知道原来长尾镇那么好,也从来不知道原来我会那么想家。”
离开家乡的时候只有满怀的激动雀跃,飘泊在异乡的时候,才知道家乡意味着温暖,思念,还有再苦再累都能坚持下去的力量。
“快别酸了,先回家。”舒雨上前接过行李袋,金明天接过行李箱,又要去接背包,被舒雅拦住了,好歹自己也得背一样。
三人从火车站转客车回长尾镇,一路上舒雅的嘴就没停过,“我们镇上算好的,还有客车能到,我才知道有些地方,走出来都得几天几夜,几乎都没有路。”
“我算是见识过了,真是什么人都有,看你比她能干就睁眼说瞎话诬陷你的,也有人真的好,看不得别人有难就愿意伸手。”
“拍电视剧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换上戏服就仿佛换了一种人生。”
舒雅的眼睛亮晶晶的,恨不得把这几个月攒下来的话,都说给妹妹听。
回到家,外公外婆已经来了,做好了饭等着给她接风。
“明天,去拿酒来,咱们家头一个出远门的回来了,得好好庆贺一下。”外孙女能留在剧组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是肯定了她的才能。金外公嘴里说担心,其实心里还是挺自豪的。
现在谁家孩子找工作不难,舒雅靠自己在京城找着工作了,这不是本事是什么,别人羡慕不来的。
外公外婆没在长尾镇歇,金明天和常红心一人骑一辆自行车,把两个老人送回下溪村,说好了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回去过年。
离大年三十没两天,舒雅在家歇着的时候,左右的街坊邻居都来打听,有羡慕的,有给她介绍对象的,也有问外头怎么找工作的。
舒雅拿了从京城带回来的糖果招待他们,有板有眼的说着,自觉自己很尽心。可是没两天还是传出舒家的姑娘去了趟大城市,回来飘了,看不起家乡人的话。
气得舒雅直拍桌子,“是谁求着让我说的,要不是街坊邻居谁跟他们说这么真。现在倒回头说我的不是,有本事他们自己出去试试看。”
舒雨翻着路晁寄来的时尚杂志,当然是转过一道手,由许然先从美国寄到京城,再转寄给她的。
听着姐姐发牢骚,在旁边“噗嗤噗嗤”的笑,“人家想听的根本不是真话,人家只是希望听到在外头过的还不如家乡好,这样心态才能平衡。谁跟你似的,哇哇一通说,我拦都拦不住。”
“大城市怎么可能还不如小县城好,我要这么说,亏心不亏心啊。”见过外头广阔的天地,恨不得昭告天下才好,收着说都不肯,又怎么肯说反话。
“人家不知道外头好吗?”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