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7

热门小说推荐

下一大口鸡蛋,小声:“好吃。”

苏遥听着舒心,吃了两口,却不合时宜地念起傅鸽子。

他是个职业素养很高的厨子,此时方开始怀疑,是不是平时家中这两位太能吹了,导致自个儿飘了。

说不定不是人家鸽子挑刺。

他穿来一年,兴许手艺真的退步了?

看来招待傅先生的菜,得好好花功夫准备。

苏遥压下一腔心思,吃罢饭,又坐在柜台算起账目。

书铺经常没生意,今天只做了两桩,数目也少。

这祖传书铺,因原主长年埋头于科考,已有些不景气。勉强维持开支尚可,要想赚大钱,还得想法子好好修整。

雨声潇潇,齐伯从外头回来:“公子,我打听了,张屠户说后日一准晴天。”

没有天气预报的日子,只能依靠老百姓的智慧。

苏遥点头:“好,咱们整理整理,后日把我挑出来的书,晒一遍。”

齐伯顿了下,终究疑惑:“公子挑出那些四书之类的,当真打算卖吗?都压了许久的。”

“我有个法子,大抵八九不离十。”苏遥笑笑。

既然身体养得差不多了,那得多在书铺经营上费些心思。

自家这书铺也不能只吃话本的进账,滞销货得卖出去。压箱底就是废纸,想法子卖了,好歹能贴补一二。

苏遥又念起祝娘子的汤面。

此事成败都在这汤面上了,明儿得再去隔壁教一教。

他正盘算着给祝娘子递话,齐伯却走近些,轻咳一声:“公子。”

苏遥正数着出账:“齐伯您说。”

齐伯却又咳一声,压低声音:“公子方才对阿言说的话,当真吗?”

苏遥不由抬眸,正想笑笑,却又瞧见齐伯一脸认真。他正色几分:“怎么了?”

齐伯斟酌着道:“阿言是个好孩子,我也喜欢,周正稳妥,人又安静,我原以为公子送他读书,就……”

他顿了下:“公子日后想把他留在铺中帮忙,也无不可。只是,来日谢家小姐嫁过来,再有了孩子,未必会喜欢他。我也心疼这孩子,公子还是早为他……”

苏遥一愣。

谢小姐?

谁?

哪儿来的谢小姐?还嫁进来?

嫁给谁?不会是我吧???

第5章 引流(一)

满头问号的苏遥在套过几句话后,终于搞清楚了这位谢小姐是谁。

还真是原主的未婚妻。

娃娃亲。

指腹为婚。

没想到原主还是个有婚约之人。

苏遥从原主的记忆中还翻找到了这姑娘的名字,谢琳娘。

是谢氏刻坊的大小姐,也是现任大掌柜。

谢家与苏家是世交,按照齐伯的说法,早在二人未出世之时,便定下了这份婚约。

若不是琳娘的父母前年相继过世,她要为父母守孝,再加上原主正好赴京赶考,他们二人早成婚了。

齐伯对她,倒是夸赞连连:“谢家小姐今年岁数已至双十,如今操持谢氏刻坊,偌大的家业井井有条,可是个大方贤能的好姑娘。”

苏遥倒并未从原主记忆中找到多少谢小姐的影子。

不然早该知晓这婚约。

他顿了下:“我和谢家小姐,自幼便没怎么见过吧?”

“因婚约在前,到底还是避嫌。极小的时候倒见过两三次的。”齐伯讪讪笑道。

这就是了。

怪不得原主的记忆中,连谢家小姐的样貌也没有,日志中也不曾写过。

包办婚姻。

齐伯于一旁瞧着苏遥的面色,不由踟蹰:“公子……你不会不想与谢家小姐成婚吧?你在京中也不曾……”

“在外确实没有心上人。”

苏遥无奈笑笑:“实在是……我与谢家小姐并无半分情谊,眼下让我……”

齐伯默了默:“那可得想好。咱们铺子话本先生的书,都是谢氏刻坊印制。若是要断交情,以后这工本费,怕是要大涨价……”

苏遥一愣。

“公子以为工本费低,单因咱们参了谢氏刻坊的股吗?”

齐伯略为责怪地瞧他一眼,“谢氏刻坊坐大,如今在旧京皆是数一数二,咱们当初入的股份,早已占不多少。谢家知道此事的人,是一直把您当未来掌柜看的……”

苏遥一时无言。

这婚约竟然还和钱有关系。

又回归到钱上了。

脑壳疼。

看来还得想法子多赚钱,才有底气说旁的事。

苏遥只好先搪塞:“这件事,咱们以后再详细说说。眼下先将滞销的几箱书,卖出去才好。”

齐伯于大事上皆听苏遥的,虽还想进言,但到底没多纠缠。再看向几箱书,就有些发愁:“公子说的卖书法子,到底是什么?”

苏遥笑笑,不答反问:“齐伯您说,旧京里买经史典籍的,都是什么人?”

“旧京世家林立,大家子弟到开蒙之时,家中大多会给备上几本;有钱的富商也会买来充门面;再有,就是青石书院的夫子学生了。”

齐伯说到此处,蹙眉:“公子觉得呢?”

苏遥应下:“正是这些。世家买书,大抵会在大些的书铺刻坊,咱们接触不到;富商不常有,更不常买;只剩夫子学生了。”

“要想让夫子学生来咱们书铺买书,得先让他们知晓有这么处地方。”苏遥笑笑,“祝娘子,恰好就在书院帮厨,过几日就要请辞回家开面馆了。”

齐伯有些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

苏遥点头:“我一直教祝娘子做面,若能吸引到学生跟来吃面就好了。咱们书铺就在面馆隔壁,一眼就能看见。到时再联合面馆做些折扣,定然能卖上不少。”

没办法,苏遥是个厨子,只能用厨子的思路解决问题。

靠祝娘子的面馆引流,扩大客源,是苏遥修整书铺的第一步。

曲线是曲线了点,但书院这么大的客源,这是苏遥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

赚钱要紧,苏遥翌日午后便去了祝娘子处。

祝娘子住在苏遥隔壁,也是苏家的房子。

严格来说,她和丈夫祝六郎,都是苏遥的租客。

苏氏书铺不大景气,苏家家底倒还有些。

旧京本地人,有房有地,有祖传生意。

和傅鸽子家的富贵比不了,但比祝娘子家还是好上许多的。

这祝六郎原是走通南北的货商,数年前遭遇山匪劫持,坏了耳朵并一条腿。走货生意做不成了,如今家中只靠祝娘子在书院帮厨赚些过日子钱,维持二人生活。

祝娘子年近四十,是个爽利人,祝六郎倒憨厚老实。家中虽然贫寒,却并不杂乱。东西少,也干净整齐。

祝娘子挽着袖子立在灶台边,盛出一大碗牛骨汤:“上回苏老板说要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