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的标记,填上二便等必须项目,然后啪啪地又扔回到左前方。
罗大姐走过去,把病历本一一插去病例车上。俩人配合默契,动作自然流畅。
“和你一起值夜班的小吴呢?”
“她做术前准备去了。今儿可好几台手术。幸亏护士长加了人上早班。不然忙不过来的。”
嚓嚓嚓,一本本铁皮的病历本被归到该去的位置。
“罗姨,要不,你还是在护士里给你家刘强挑一个吧。今年分到医院的那些护士,也都挺不错的。”
吕青低声劝罗大姐,“趁着你现在还在医院,自己看好了,让护理部帮忙去介绍一下,不是比以后等别人介绍的要好?”
吕青上班就是罗大姐带的,俩人搁到过去几十年前,就是正儿八经的师徒关系。
“唉,小吕子,你不明白我。我这一辈子要退休了才熬到不用倒班,我就想给儿子找个大夫。”
“大夫也要倒夜班啊。”
“哪里是单纯倒夜班的事儿。”罗大姐大力地把病历本插进去,铁皮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我就不想儿媳妇还与我这辈子一样,被大夫指使着跑来跑去的。大夫动动嘴,护士跑断腿,这话儿你总该体验到了的。”
吕青认同地点点头,觑着门边有身影,顺着她的话岔开了说。“要是知道大夫和护士差别这么大,我当初一定会好好努力,哪怕复读一年上卫校的医士班呢,也不做护士的。”
*
进来的人是这个创伤外科的副主任:陈文强。中年人,中等的个子 中等的身材,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没特点的中等之中。
“罗大姐早。”陈文强先开口问好,原因简单的很。他刚上班的时候,没少得到那时候的“老护士” 小罗——“罗大姐”的帮助。
当初叫了罗大姐,以后就只好继续叫下去了。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南来北往地调动过几次工作。再回到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医院,作为1966年毕业的大学生,他除了在业务上很钻研 很较真之外,他身上还保有很多老知识分子的耿直。
所以,他每次见到罗大姐都很尊敬地先开口问好。这也在医院里给他赢来了不少的赞誉,称赞他品性好。
这声大姐,他叫的不亏。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地方,医 护的阵营,壁垒是格外地分明。但初初穿上白大衣的小大夫,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再多,也属于纸上谈兵那伙儿的。他们在很多时候比不上久经沙场 见多识广的老护士。
这些老护士太知道什么样的患者该怎么处置了。只是她们没有处方权罢了。
十年光阴 甚至更久的病例累计,在缺少大夫的七十年代,不少在基层工作的老护士,陆续转成了大夫。当然啦,也有不少老护士就没能抓住机会,遗憾地错过了更上一层楼的时代。
罗大姐就属于错失良机的老护士。
然后国家恢复高考了。一代代的医大 医专的毕业生,开始涌进了各级医院。护士就是护士,没有相应的文凭不可能改成大夫了。再耿耿于怀自己比小大夫强,也都没用了。
吕青抬头看看陈主任,点点头招呼一声,就继续忙乎自己的事儿。她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卫校的应届生。工作了十年,已经成为创伤外科护士里的中坚力量。她嘴里抱怨倒班,实际上她是愿意 喜欢倒班的。只要不是遇到一夜没睡的特殊情况,四天一个夜班的频率,正好可以有弹性的时间,做点儿自己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 写在开文的前面
我用时间这条金线,把散乱的 有价值的旧事串起来,
借以展现九十年代初,那特殊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前后三代临床医生的挣扎。
这些不是发生在主角一个人身上的事情,变成文字后,用一个人的视角展现;
不是一家医院的,集中到一家医院;
甚至不是一个国家的,也算到一起了。
开文的时间点是9月20日,北方某医科大学的一批毕业生,被刚扩建的省医院要去,已经上班一个多月快2个月了。
院方在临床医生匮乏严重的情况下,只给了这批新人几天的熟悉时间,就把他们轰到直面患者的临床第一线。
在这家医院,有1966年之前毕业的老大学生 老大夫,他们担任着各科的主任 带头人
在充当临床主力的中年医生里,有的是工农兵大学生;
有的是恢复高考后的医士班出身的大 中专生;
也还有1966年到1977年之间,由护理专业改医疗的医生。
数量更稀少的是恢复高考后,寥寥不多的正规五年制的本科毕业生。
这是个鱼龙混杂的年代。
们之间的争斗 合作,充满了九十年代初期的特色和人性的复杂。
几年的时间里,
有的人逃离了医院
有的人沉沦了
有人庸庸碌碌了
……
但不论老一代的医生是退休 入监 猝死
临床都没少奋起努力的一代新人
们在压力下成长
承担社会需要的“救死扶伤”的重任
们要帮助他人找回健康
找到幸福
提醒:
文中所有涉及到的疾病诊断 治疗方法 用药剂量,
都不能作为自觉有类似症状的人,自行治疗的依据。
如果不能排除“对文生病”的疑心,建议及早就医,切莫耽搁治疗。
文中的案例,不具有呈堂佐证的功能。
涉及死亡病例的讨论,也不承担法律责任。
再次强调这是小说,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法律文书。
外行看个热闹,同行欢迎指教。切莫对号入座,我不认账的。
***
这是一篇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现代文,不同已完成的上一部308万字的《彼岸繁花》别名《红楼求生存》。
可能因为没有主角的光环 没有金手指,可能不那么爽。
但生活本来的面目就是那样,这里已经美化了好多好多了
哈哈哈
欢迎各位留下不同意见,也在此邀请各位天使加入到这本小说里来
用你最喜欢的名字 方式 成为《距离有些远》里的一份子
恭候您的光临。
第2章 烧伤2
外科病房的长廊,护理员正在拖地。李敏小心地快速地躲过护理员的拖把,往烧伤病房去。
看李敏白大衣的前面,装备整齐:左上衣兜,插着一支钢笔一支圆珠笔,塞有一个口罩;左下是一个简易临床药品使用剂量册子,是自家医院药剂科印刷的,仅供内部使用。还有一个她自己裁剪装订的便签小本子,用于记录临时发生的医疗事件 医嘱等等;右下衣兜有一个卷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