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分卷阅读2

热门小说推荐

势复杂,据说进山以后遇到岔道不能左转,不然就会迷路。至于眠山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因为一段野史。

相传,前朝战乱年间,有一位人称鸿烈居士的高人在此隐居,此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有不世奇才,她出山助开国皇帝打下江山后,又回到这里隐居,任皇帝怎么请她入朝为官她也不为所动,还对皇帝派来的人说自己要长眠于此。结果,那天晚上她饮了三坛清酒,第二天就真的一醉不醒,长眠于此山之中了。

自那之后,这山便被叫做眠山了。

这三座山之中,眠山也是风景最秀丽的一座,光是有单独名字的峰头就有大小十多座,还有清音洞、洗剑池、月竹林许多洞天福地,山脚下的桃林也能拎出来算一个景致。到了近些年间,已故大儒看中眠山风景秀致在这里建了书院,现在又有了谢光这个当世大儒做山长,眠山书院名声在外,眠山的名气远远盖过了另外两座山,比安阳县本身也要大得多,这三座山和周围一带就都被称为眠山了。

卫章不是土生土长的安阳县人,不过住了这么些年对这一带也算是熟门熟路,他来到县城后本是要去找人,结果半道上先听见了几耳朵闲话。

“诶,我跟你说,眠山书院现在收男学生了,过几天就开山门。你家小四年纪差不多,要不要去试试?”

“开玩笑的吧,男人又不能考科举,招男学生干什么?”

“不开玩笑,说是山长夫郎心善,发现这眠山脚下许多男孩连字都不识一个,让他们进书院是要教他们识字。”

“真的?你听谁说的?”

“县衙前面布告栏那里贴告示了啊。”

卫章掉头就往县衙的方向走去,布告栏前围了不少人,老百姓里不识字的人居多,还有人在问,有人在解释,卫章倒不用去听旁人解释,他自己认字,那张最新帖的告示上果然清清楚楚写着,今春起,书院招收眠山脚下少年男儿入书院识文断字,由山长夫郎亲自授学。

五日后,眠山书院会在农历三月初十这天收受男学生入院,进书院后要服从书院管教,不得随意上下山。

卫章看到最后写着要上交束脩一两银,但这问题不大,他总能想办法去凑出来。他抠了抠手上刚才在桃林写名字时沾到的一点墨迹,心想,桃花阵…桃花…果然还是有点用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不该周五开文,因为周末时间都已被娃包场没空码字,但今天对我来说是个特殊日子,我还是决定凑一凑。

四舍五入这大概算一篇‌‎古‍‍代­­​‍‌校园文?

第2章 常科试

眠山书院山长谢光的夫郎叶晗是京都人士,出身名门,他嫁给谢光那会,谢光已经在京都文坛小有了一些名气,但家世悬殊仍然算得上是下嫁。后来谢光到眠山书院当山长,他跟着谢光一起来了安阳县,作为她的家眷住在书院中。

叶晗自来了安阳县,时不时去县城,也去过更偏僻些的村镇,见过了太多不通文墨思想腐旧的男人,尤其是那些少年男儿,和他儿子差不多的年纪,但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不过这安阳一县,日子不过田间巷尾、柴米油盐,除了嫁人生女,伺候妻主,生活中的调剂最多也就是和邻居攀比和侍夫争宠。

大梁如今盛世光景,安阳县又是水路通畅交通便捷之地,许多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拮据,他们并非穷苦困顿到除了劳作无法有其他时间精力的人,只是环境如此,没有人觉得男人也需要懂文墨,有思想。

叶晗一直为此扼腕不已,好几年前就起了教男孩认字的念头,而且他想得更多,既然要教,就不光单单是识字了。

他联系京都旧友,试图找到人过来帮他,一起当这些男孩的夫子。除了整理授课内容,还要在书院规划日常起居的住处,上课的学堂,最关键的,是要说服谢光。

结果他才刚提了一嘴想要收男孩念书,都还没说他的具体计划,谢光就连连摇头,“不行不行。”

叶晗的脾气顿时上来了,“我还没说我的计划,怎么就不行了?谢老四,你现在是不是也和张道年那些人一样变成了一个老顽固老迂腐,觉得男人就只是女人的附庸、附属物,这辈子除了嫁人生女就不能有其他想法了?”

谢光在家排行第四,叶晗一般不这么叫她,通常这个称呼一出来,就是吵架的前奏了。

谢光几次试图打断他都没能插上嘴,叶晗越说越来劲,“那个时候你可不是这样的,张道年那伙人提出那套敬慎卑诫玩意的时候,你不是反对地很厉害吗?”

叶晗所说之事是十几年前在京都发生过的一次足以载入史书的议礼之争,他口中的张道年是比谢光还要长一辈的京都大儒,文坛巨擘。

京都有男子学堂,其中不乏才华横溢者,在一些名门公子的牵头下成立了文斋、诗社,尤其是诗社,他们时不时聚会,还有诗集成册流传,张道年觉得此种风气不应助长而应该压制。

在张道年和她的支持者提出的卑诫论中,强调了男人地位的卑下,对男人作出了极大限制,核心思想包括三从四德以及由此引申出的一系列严苛要求。

卑诫论认为男人应谨守持家,相妻教女,尤其不得抛头露面,男人随意外出行走的权利应被剥夺。其中还有​‍‍‎‎男‍‎‍​女‎­‌​​当六岁不同席七岁不同堂的思想,强调贞节重于生死,丧妻需守节终身不得再嫁。

卑诫论中也不赞同男人读太多书,认为除了《敬顺》、《曲从》、《夫德》一类男人应当熟读的诫训之书,不应当再去学习其他,比如诗词歌赋,因此京都的男子学堂、诗社都要一并取缔。

女尊男卑是大势,但往常也从未至于到张道年这套卑诫论中这种程度的限制,何况她还将卑诫论送禀圣上,希望能作为国策上行下效,从京都开始向外推行出去。

张道年的卑诫论一提出来,就在京都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不光京都那些名门公子一个个将张道年视作眼中钉肉中刺,诗社出了许多讽刺张道年的诗作,京都文坛那些叫得出名字的文士也全都卷入了其中,支持者不少,反对者也众多,谢光就是其中旗帜鲜明的反对者,她还放话说,“如果世间男子都变成张大人希望的那样,我倒不如娶块木头回家。”

叶晗表情痛心,“谢老四,你当年的血性呢?”

谢光:“…”

议礼之争最终以反对派的胜利告终,圣上并未采纳张道年的卑诫论,京都的男子学堂、诗社也依然欣欣向荣,谢光在这其□□不可没。但这次,在叶晗的步步紧逼之下,谢光没了招架之力。

谢光觉得书院招男学生进来不成体统,但这个理由显然说服不了叶晗。

叶晗说,“书院既然落在眠山就该为当地带来一些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