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提柳思,没提自己这几日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她明白,她的心思于霍安而言并不重要,所以不必浪费时间再去细细描述,“在圣上兑现承诺之前,妾都将好好活着。”
霍安没有说话。一时间,偏殿里只有沉默。
“说到要做到。”半晌后,他的声音才响起,“如果你食言了,那我定不会原谅你。”
芮梅听了,忍不住一笑。
“好。我答应你。”
出了偏殿,外头有几个柳思的跟班在候着。她们原以为芮梅这趟来找霍安肯定少不了一顿腥风血雨,没想到芮梅走出来气色状态都非常好,倒是让她们都倍感意外,不禁面面相觑,猜测着方才两个人究竟都谈了什么。
☆、第 54 章
话说回到李知豪。
李知豪在朝中待遇不如从前, 对琳琅的好似乎也有些怠慢了。他本身有妻,当初算半个自由恋爱。那时的他考了数次科举都没能去成京城, 心灰意冷, 想着干脆结婚生子, 在家乡办个私塾混吃等死算了。邻居家的二女儿喜欢他的聪慧和顽强意志,陪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直到第四年, 李知豪终于考中了。他很高兴, 他的爹娘也很高兴。那夜他对邻居家的二女儿说:“众人都对我不抱希望,唯有你一直鼓励我。得妻如此,夫复何求?我定会待你好的。”
他上门提亲, 父母也都觉得两年很般配, 上京前就把婚事给办了。他临走前立下豪言壮语,说定要在朝中干一番大事, 修个大宅子把妻子接过去。后来他在朝中终于有了起色,渐渐有了名利。他回家想把妻子接到京城,下马的那一刻,看见发妻穿着朴素得甚至打着补丁的衣裳站在人群中,他忽然觉得心有些凉, 觉得满腔热血像被人用凉水浇头了一般。
他忽然觉得,他一点也不喜欢面前的这个女人。
在京城, 他不是没见过各式各样的美人。那些官宦家的公子爷成天游手好闲,唯一的乐趣就是喝花酒和女人玩在一起。他记得那时他陪着太子出去,见他身边簇拥着好几个美艳女子,浓厚的胭脂味只令他觉得不适。
他想, 他的翠娘才是天下最好的女子。这些风尘女不过图财图利才会巴结太子和其他公子爷。
后来好不容易熬到太子继位,他一朝成为户部尚书,从前连到皇帝面前上奏都不配,如今在朝堂也算是有个一席之地的人了,周围的人对他要比从前客气许多,就连当初那些都看不上他的风尘女也都蜂拥而来。
可他记得记忆里的翠娘温婉善良,好几次他有些动摇都克制住了欲望的膨胀。直到他再一次见到翠娘,才发现她好像比印象中的她要老了一些,胖了一些,穿的土了一些。
她不施粉黛,也不太会说官话,没有京城女子的风韵,对时势也不了解。她问李知豪,京城的人是不是都住大宅子,人人出门都有马车坐?京城的人平时也吃鸡蛋灌饼,吃腌菜白粥吗?
他起初还耐着性子回答她的问题,到后来被她问烦了,忍不住凶了两句。翠娘吓了一跳,只好噤声。
他要启程回京了,两家的爹娘把他和翠娘送上了马车。他们都很高兴,因为久别的夫妻终于团聚了。可只有李知豪一个人始终开心不起来。
李知豪在京城宅院不小,翠娘自从到了京城,除非李知豪带她出门,否则她鲜少会出去。她依旧穿着在乡下时穿的衣裳,李知豪让裁缝给她做了几套,她觉得用料太好了,舍不得穿。有一次他带翠娘出门,正好遇上了其他的朝臣,那人也只是无心的随口问:“你怎么带你家的老妈子出门?你老婆呢?不是说接过来了么?”
他尴尬的笑了笑,说翠娘比较朴实,华贵的衣裳料子不舒服,她不爱穿。
翠娘未曾多想,但李知豪每夜睡在她身边,内心竟渐渐生了厌恶。他总觉得自己是睡在老妈子身旁,而不是睡在一个女人身旁。
就在这时,琳琅出现了。
那时他为自己嫌弃翠娘觉得内疚,但要收心与她继续过日子自己又不情愿。他陷在这样矛盾的内心里却又无人可以诉说。有一日他和那些朝臣赴宴,席间邀请了琳琅去陪酒助兴。有人出一千两银子,希望琳琅能陪他一夜。琳琅却笑了笑,没有答应。
李知豪以为琳琅是卖艺不卖身,以为她是秉性清高。他以为,像这样有着貌美外表,高傲的心气的女人与他才般配。殊不知琳琅又不傻,她要的可不只是一夜一千两银子。
他开始邀约琳琅,给她送金银珠宝和首饰博她开心。他和琳琅在月下谈人生,谈理想,谈抱负,谈他当年为了考科举付出了多少艰辛。当然,翠娘是不能提的。她在这段回忆里不能有姓名。
琳琅接近他不过是看在他是户部尚书,其实对他所言的这些事半点兴趣都没有。有关李知豪的背景她一早就打听过了,她知道李知豪有个在乡下的发妻,可他从来没有主动在人前提过。
喜新厌旧的男人,就算她暂时俘获了李知豪的心,将来他还是会看上更好的,进而嫌弃她。所以琳琅一边接受李知豪送给她的礼物,一边却始终不肯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直到他一定要琳琅给他一个答复时,琳琅只好说她不过是把李知豪当做一个知己。
风花雪月,原来当中从未有过男女之情。
为此,李知豪有一段日子颇为消沉,导致发量大幅下降。翠娘不知缘由,还告诉他用生姜水洗头可以生发。李知豪不耐烦的拨开她伸过来想要摸摸他头发的手,看都不看她一眼。
他以为,他对琳琅示好了那么久,琳琅总归对他会有一丝好感,只要他再加把劲。
为了巩固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他没少在太子面前说郑旭的坏话,当然,别人的坏话他也同样没少说过。他自以为自己从一介乡下穷书生混到后来的户部尚书是靠他的天赋与优秀,可每每朝堂上被其他朝臣质疑时他却无力反击。他的格局不够大,看问题经常钻牛角尖,越陷越窄,所以他的方针策略既是谁质疑他,他就在太子面前说谁的坏话。
这个方法很管用,因为在朝堂上质疑他的确实越来越少。
他心满意足的当着他的户部尚书,保持着和琳琅若即若离的关系,时不时在太子面前胡说八道一通。他原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过很长一段时间,谁知道霍安直接弑兄坐上了龙椅。那夜得到消息的李知豪吓得屁滚尿流的从床上爬起来,怕霍安会让人冲进他的府里把他也杀掉。
好在他保住了一条小命,霍安没有动他。
侥幸逃过一劫,李知豪却并没有因此老实。他以为霍安留他是看中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于是哪怕换了天子,他还是保持着惯用的手段,喜欢搞些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