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沈记小摊的差不多。不光是这样,他手上用的那种冷面面皮,可比用冷面面条方便多了!
就这么一张面皮直接往铁板上一摊,磕开鸡蛋往上面一倒,那做着叫一个方便!
这样做出来的烤冷面,面皮紧紧地把香肠葱花等等卷在里头,完全不用担心手法不好不会成型。做一份散面的时间,这人两份烤冷面都做出来了!
而且,说实话,做了一段日子烤冷面,这些小摊主慢慢也品出来了,这东西看起来卖着火爆,可是鸡蛋冷面火腿肠,哪一个不要钱?尤其是这冷面面条在上冈市本地都买不着,还得大老远跑到盛城进货……
马上,就有心动了的小摊主去拐弯抹角地跟这小伙子打听。
“哥们儿,来一份烤冷面,多放辣酱,再撒点孜然。”
“好嘞!”
小伙子干脆利落地做好烤冷面往客人手上这么一放,却从对方口中听到一句听了好多遍的问话。
“我看你这冷面……跟别人家卖得不太一样啊?多少钱?”
小伙子跟沈寅初说好了,技术转让费少拿三十,但是有人来问来他就得告诉对方沈寅初的联系方式。
“就小广场那个小沈老板,你知道吧?他那批发!在上冈市内你买冷面面皮,还负责早上给你送货,比去盛城买冷面面条省事儿多了,还便宜,这么一张合三毛钱。”
三毛钱!
来人在心里头算了算,虽然比冷面面条要贵一点,但是如果算上车费和加工多出的时间的话,反而是买这面皮省事儿又省钱。
只不过……
“这姓沈的小子真不是东西!”
宋小风卖了两天,人人都说他炸的肉酱配上烤冷面不是那个滋味儿。连托人从盛城捎回来的冷面面条都用完了,他不但没挣到多少钱,还搭进去一百五!
他也听人说了百货商店这边有个小伙子卖得好,跑过来一看,这冷面面皮看起来好用,可是居然还得去那个沈寅初那里上货!
笑得好看的小伙子还在介绍:“你去先交个技术转让费一百,人家还附送全套秘方和酱料,面皮也天天给你送到摊子上……”
后面的话宋小风已经气得听不清了,可是气归气,他光是找铁匠打那个铁板锅就花了小一百块钱。不继续做下去,借来的二百块钱咋还?
东拼西凑又借了一百多块钱,他来找沈寅初交技术转让费的时候,小丫还记着他呢!
“哥!你看那个蹲在后门盯盯瞅的又来了!”
不过,很快,小丫就不生气了。再偷师能怎么着?在沈寅初几乎是垄断了本地面皮的情况下,他还能不来买吗?
收了宋小风一百块技术转让费,又拿了二十块的冷面面皮订金,沈寅初抓着一把大团结给他妹子看。
“瞧见没有?你当你哥的便宜那么好占?别看他偷了咱家技术,以后就得天天用咱家面皮,养活咱家的作坊!”
“吃了我的,都得给我吐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感慨一下最近的鸡蛋价格是真的贵……明明我记得上半年还四块钱来着……
☆、049
很快, 整个上冈市的烤冷面小摊,都用上了沈寅初做的冷面面皮, 还有他的秘制酱料。
刚开始的时候, 沈寅初是准备直接出让酱料配方的, 可是这配方里头很多调味料都是上冈市本地还买不到的。毕竟,现在连盛城也是刚刚才开始有一两家大型私营商场, 自选超市这个概念还没有在国内普及开来。
算上哑巴叔,沈寅初一共雇了三个工人, 把自家老房子改造得干干净净的,每天用石灰消毒。工人也发了衣服和口罩。
“哑巴叔,这个酱料的配方,我可只叫你来调味, 你就做这最关键的一步就行了,剩下的你交给别人干!”
二柱子跟在沈寅初后面,用手语跟哑巴沟通着。哑巴叔其实喉咙是好的,只是小时候庆大霉素过敏耳朵听不见了,慢慢就说不出话了。
他跟二柱子比划了半天, 二柱子再跟沈寅初翻译:“我叔说他记住了,寅子哥你放心,我叔从小就记性好, 以前背语录,咱村就他一个能全背下来的!”
沈寅初叹了口气,哑巴叔和二柱子都命苦,哑巴叔到现在五十六了, 比老沈太太还大两岁,眼不花背不弯。房子盖到最后上大梁,还上去帮了一把手。
他跟二柱子说:“我听说现在就有助听器了,戴上了耳朵就跟正常人一样。咱这小地方没有,你回头带哑巴叔去盛城看看去,说不定就能听着了?”
“寅子哥你放心,我打听了,攒着钱呢!”
虽然注册名称叫沈记食品厂,可是实际上,也就是个小作坊。有些炸油条的摊子都比这大呢!
这食品厂如今运作起来,纯利润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块钱,比沈寅初的炸鸡店挣得还少。这小食品厂赚钱的日子在后头,现在刚刚开始,等到烤冷面鸡蛋堡这些东西铺开,以后说不定就能支撑起来一个村子的劳力。
不过,沈寅初敏锐地发现,就算是挣钱少,只是有这么个小厂子在,他的社会地位立刻就提高了!
在东北人心里头,那些个做小生意的终究都是生意人。但是做厂子就不一样了,大小那也是个厂长,连老沈太太态度都不一样了!
“今天我去小广场扭秧歌,那个天天抹得跟老妖精似的曲老太太,那都不敢跟我炸吧了!”老沈太太这两天连拖鞋都不钩了,她儿子现在都是小厂长了,她还去摆摊卖什么拖鞋,“我跟你说,大兴嫂,不是我吹牛,你瞅着吧,将来咱们村还得看我大儿子!”
大兴嫂嗯嗯啊啊地迎合着老太太,也不多说什么。老沈太太自己看不出来,可是大兴嫂眼睛可亮着呢!人家小沈老板厉害,但是跟这个当妈的可不是一条心。
这老太太现在念叨着上瘾,肯定是又惦记着给小老板当家。她在这打工打得好好的,不用回村受婆婆气,活儿又轻松,可不跟这老太太掺合。
老沈太太叨叨了几天,大兴嫂也不捧着她,大丫小丫也没兴致应付她。老四最近英语开窍了,他哥给他买了个山地车,更没兴趣听他妈唠叨大哥了。
说多了,这小子还急眼。
“妈,我哥现在给你拿钱给你买衣裳,连电视都给你买了个新的搁在那头,你还惦记啥?”
他现在正是学习有兴趣的时候,也不想以前惦记着早早上班了,想按照他哥说的,去考个帝都的大学!
小丫也跟着念叨:“妈,我哥说了,他楼下最近张罗着要卖房,他准备这两天借点钱就买下来,叫咱家人都搬过去。到时候你就享福呗,想孙女了上个楼就完事了。你又老唠叨我哥那厂子干啥?”
“我唠叨两句还不行?我大儿子厉害了,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