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
山神大人着实被惊到了。
☆、26
在北山又待了半个月,山神大人期待已久的庙会终于到了。
北山山脚下有个村子,依山傍水而居,收成全靠山神护佑,庙会祭祀的自然是山神,所以这里的庙会也称山神庙会。
每年的这个时候,村子里人头攒动,百姓皆盛装出游,善男信女更是趋之若鹜。
沿途十里长街、湖岸桥边摊位林立,各种曲艺、杂耍、玩具游戏百余种,从早到晚,行人如潮,笙歌妙舞,热闹非凡。
萧山与北山相邻,是主要的拜祭之地。
两山之间有一座山神庙,香火鼎盛非常,香池中香灰堆积如山,尤其庙会这几日,更是青烟漫天、云雾蒸腾,池旁香客满跪。
如此盛况自然少不了山神大人。
这日刚用过早膳,他就急不可耐地撺掇三人下山。
三人自然是文家两兄弟还有阿狸,方便起见,阿狸变成人形。
下了山,四人分成两队,山神大人与文晏一处,文悉和阿狸同行。
街道两侧,一眼望去花花绿绿,摆满了吃的玩的,假面、戏剧木人、姿态各异的竹龙琳琅满目,花伞亦占据一席之地。
更有小贩摇着拨浪鼓沿街叫卖,偶尔夹杂着一声忽高忽低的戏腔。
贩卖刀矛的武人当场耍了起来,周围瞬时围了一圈儿人,看到精彩处接连鼓掌叫好。
不远处锣鼓喧天,不时有人呼喝连连,是一个变戏法的在表演换脸。
街角一群人弯腰攥拳喊的声嘶力竭,在他们中央有两只斗鸡,纠缠在一起打的难舍难分。
小孩子在街上兴奋乱跑,看见吹糖人的忙双眼放光围了上去,直等小贩在他们一人手中放了一个糖人才停止叫嚷。
山神大人亦被这种热闹的气氛感染,很快入乡随俗,和文晏一人拿了一串炸面糕在人群中走走看看,兴致勃勃领着文晏乱转,两人最后在一堆观看抖胡敲的人里停下。
吃完炸面糕,瞥见不远处有个射箭的小摊,山神大人顿时面露喜色,抹了把嘴扯着文晏快步走过去。
这是一个射箭游戏,老板在一面竖起的板子上挂了很多小玩意儿,每个小玩意儿上面都贴有一张圆形的彩纸,客人十文钱可射三次,若是射中上方的彩纸,就能拿走那个物件。
看见穆胥有模有样地搭箭拉弦,文晏低声道:“没想到小王爷还会射箭。”
“你教我的啊,”穆胥偏头冲他呲牙一乐,“想要什么?我给你射过来。”
“我教你的……”
“嗯,”没察觉自己说的有什么不对,穆胥望着小摊上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催促,“快选一个。”
文晏于是没再纠结谁教他的问题,在那堆东西里面扫了一圈,指着一个泥塑的小人儿:“那个吧。”
“好嘞。”穆胥愉快应了一声,同时拉弓,手起箭出,正中彩纸圆心。
“公子好箭法,”老板对穆胥比了个大拇指,将箭下的小人儿取下,递给文晏,“您的山神,请收好。”
文晏本要去接,听见这话,顿了下,定睛看去,这才发现那个泥塑的小人儿亦是一身红衣,而且捏得栩栩如生,面相竟也与穆胥有几分相似。
穆胥也看清了那小人儿的模样,甚是惊奇,替文晏接过来握在手中细看半晌,这才坏笑着递给文晏:“这尊山神来之不易,文晏可要好好保管。”
听出他话里有话,文晏倒未多言,笑着说了声“好”,接过泥塑小山神。
“公子,还有两箭,”老板在一旁提醒,“您看看还喜欢什么。”
闻言,穆胥转向文晏:“你还有想要的吗?”
望着手中的泥塑小人儿,文晏道:“这个就可以了。”
“也是,”穆胥哈哈大笑,“我糊涂了。”
跟老板道过谢,山神大人带着文晏还有泥塑小山神美滋滋地离开。
一转身瞅见身后闹哄哄围了一群人,穆胥马上又凑了上去。
拨开人群,中央立着一个江湖术士,手拿一个九连环,正在找人解。
“这个难不倒我。”看见九连环,文晏颇感兴趣,把泥像收到袖中,朝那术士走去。
九连环到了文晏手中,众人一片唏嘘,之前已经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试过,都失败了。
然而文晏不为所动,也不着急去解,先是低头认真研究了半晌,寻到其中的要理后,方才动手。
看他面色从容、有条不紊,围观的人渐渐安静下来,认真盯着他手上有序翻转的动作。
不多时,文晏突然蹲下身子,众人不解地低头看他,只见他最后在细柄上轻轻一拉,九个玉制的圆环同时“叮叮当当”落地。
人群先是沉寂了片刻,随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皆惊呼他是“妙手”。
捡起圆环,文晏重新站起身,把他们交给了术士。
这时穆胥突然走到文晏身旁,从术士手中取过圆环和横板,先是把它们恢复成原样,然后手指灵活转动,以让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把圆环两两相扣,前后相嵌,最后合二为一。
完成后,心满意足地把自己的杰作交给文晏,他勾唇笑道:“与其让它们孤零零散落一地,如此解法,不是更好?”
文晏接过看了看,这时人群中一个人喊:“红衣公子更高一筹!”周围人马上连声应和。
山神大人立时笑的合不拢嘴,对文晏得意道:“你看。”
文晏摇摇头,无奈笑了。
沿街说说笑笑逛了一天,把好玩的感兴趣的都尝试了个遍,天色渐渐黑了下来,两人正坐在临街的一家茶馆。
感觉天黑透了,穆胥突然拉起文晏:“走,本仙有东西要给你看。”
“什么东西?”文晏任他拉着。
山神大人回头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
庙会进行到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农人不用照顾田地,整个村子可谓倾巢出动。
重新回到气氛高涨的街上,山神大人心情甚好。
行至一个酒楼,穆胥拉着文晏进去,直奔二楼,带他走到窗边方停下。
相比于吵嚷的街巷,这里很是清净,同时又是依街而设,视野甚好,街上的景象可尽收眼底。
喧闹了一天,文晏也想清静会儿,以为明白了穆胥的心意,便想坐下来细细品茶。
谁知穆胥却不让他坐,满脸含笑望着窗外,似乎在等待什么。
文晏于是也陪他等着。
过了一会儿,穆胥突然转头道:“文晏,你看。”
循着他手指的方向,文晏疑惑望去,不觉双眸一亮。
窗子外面,二十多个孩子边唱边跳,一人手中举着一个竹竿。
竹竿上面,均挂有一盏红色的蟠螭灯。
蟠螭灯的轮轴上挂着剪纸,烛